心臟肥大是指心臟的肌肉厚度增加,導致心臟的收縮力下降,可能引發心衰竭、心律不整等併發症。中醫認為,心臟肥大的原因有多種,如情志不適、飲食不節、過勞等,都會影響心臟的氣血運行,造成心臟負擔過重。所謂氣血運行,是指人體的氣和血在經絡系統中循環流動,營養全身的各個部分。氣是無形的能量,血是有形的物質,兩者相互依存,共同維持生命活動。
因此,中醫保養心臟的方法,除了調理情志、飲食、作息外,還可以透過按摩穴位來疏通經絡、活血化瘀、補氣養心。以下介紹四個有助於保養心臟的穴位:
神門穴:位於手腕橫紋上,尺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。此穴是心經的原穴,能安神寧心,調節心律。每天按摩此穴10分鐘,可改善心悸、失眠等症狀。
內關穴:位於手腕橫紋上2寸處。此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原穴,能通氣血、解胸悶。每天按摩此穴10分鐘,可緩解胸悶、心悸等症狀 。
太衝穴:位於腳背大拇指和第二趾中間,第1和2蹠骨之間凹陷處。此穴是足厥陰肝經的原穴,能活血化瘀、平肝息風。每天按摩此穴10分鐘,可改善高血壓、高血脂等導致的心臟負荷 。
伏兔穴:位於膝蓋骨上緣大腿骨篇外側,往上8橫指寬處。此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原穴,能補氣益精、強身健體。每天按摩此穴10分鐘,可增強心臟功能、促進血液循環。
以上四個穴位可以每天按摩一次,每次按摩時以局部出現酸、麻、脹、痛或發熱感為準。如果有心臟相關的疾病或不適,建議先咨詢中醫師或西醫師的意見,再進行自我保健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鄭老師 的頭像
    鄭老師

    鄭老師拍打按摩刮痧、滑罐瘦身推脂搜錄

    鄭老師(修理人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